监听音箱圣经(四):著名厂商纵览

王逸驰 发布于2006-07-12 2 评论

预览:

《监听音箱圣经(四):著名厂商纵览》一文首发于《midifan月刊》第四期,2006年7月10日发行。

您可以点击这里免费下载《midifan月刊》第四期,查看该文章

如果您不知道如何免费下载、如何阅读《midifan月刊》,请进入这里查看帮助


《midifan月刊》第四期目录,免费下载《midifan月刊》第四期即可看到以下全部文章

独门秘籍
关于鼓的拾音 作者:段小林
CAL 编程从入门到精通(上) 作者:吴崧铭
专业音乐软件开发入门(三):打造CrossDelay 作者:Seer Xillion
监听音箱圣经(四):著名厂商纵览 作者:王逸驰
“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创新SB Audigy 2 ZS 声卡使用KX 驱动详解
作者:Thinking
给歌手拔牙??消齿音的故事 作者:门子
孟奇合成指南之四:Techno合成实验 - Hardcore Lead 作者:孟奇
你也许不知道的N个混响调节技巧 编译:Justbecrazy
对决PK台
千元耳机终极PK??AKG271s、SONY7506、ICON HP424 作者:飞飞
抢先评测
让世界聆听东方的声音??KongAudio民族乐器插件古筝、南箫评测 作者:大觉者
声音的矩阵??CME Matrix X/Y 评测 作者:musiXboy
视频教程
恋上 FL Studio 第二章part2(一) 作者:Wode
恋上 FL Studio 第二章part2(二) 作者:Wode
恋上 FL Studio 第二章part2(三) 作者:Wode
恋上 FL Studio 第二章part2(四) 作者:Wode
恋上 FL Studio 第二章part2(五) 作者:Wode
Adobe Audition 2.0 视频面对面(七)??波形基本编辑(上) 作者:Pediatrician
Adobe Audition 2.0 视频面对面(八)??波形基本编辑(下) 作者:Pediatrician
小贴士
水果小贴士:恋上 FL Studio 连载(第二章part2) 作者:Wode
Mac电脑趋势谈:苹果电脑运行Mac OS X和Windows音乐软件的对比 作者:musiXboy
PC电脑趋势谈:PC架构流行趋势(台式机AMD篇) 作者:熊猫
Sonar小贴士:Sonar调音台使用技巧 作者:淦立康
Pro Tools小贴士:准备升级到 Pro Tools 7.2 编译:musiXboy
Reason小贴士:在Reason里做缩混 编译:musiXboy
Cubase SX小贴士:电影及广告影视配乐方面的应用(下) 编译:kimikong
历史车轮:E-MU发展历史回顾 编译:musiXboy


在本篇中,我们将要一一熟悉著名监听音箱厂商的历史和特色,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不放过二手市场上的超值好货,同时也能更加理解不同厂商的声音特色。

一部不朽的传奇,凝重的历史??JBL的音响帝国

反正全世界的喇叭都做不出JBL的平坦来!??JBL的铁杆粉丝在谈到JBL的时候如是说。

说到鼎鼎大名的JBL,许多人都知道。但是要说起JBL名字的来头,恐怕大多数人就不知道了。JBL来自于音响界传奇人物James Bullough Lansing的缩写。James Bullough Lansing在音响界的地位,就如同贝多芬之于音乐,贝利之于足球,乃是音响界的泰山北斗。作为音响史的传奇,James Bullough Lansing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成立了自己的音响公司,致力于将高保真的音响带入千家万户。其最初因为为米高梅电影公司打造一套剧院音响系统而名声大噪。但是由于经营不善,公司一直亏损,最终被Altec集团收购,成为Altec Lansing,这是另一位音响巨子,也就是今天最大的多媒体音箱厂商。过后不久,Lansing又和别人成立新的音响公司,在取名的时候Lansing的合伙人提议公司名称为James Bullough Lansing!,简写成为JBL,从此,音响业的一段传奇、一代王者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由于Lansing虽然是个技术天才,但是商业头脑实在不灵,初期的JBL仍然萧条,几度濒临破产。终于在1955年的某一日,Lansing被迫结束自己的生命,将所得的保险金全数捐献给JBL,才终于使得JBL存活下来。Lansing牺牲自己保全公司的行为值得钦佩,但比起今天JBL来,如果Lansing泉下有知,不知道会怎么想呢?

说完JBL初期凝重的历史,接下来说说Lansing其人的贡献。众所周知,喇叭的难点在于高动态下保持失真度在最低的程度。而Lansing,凭借其对扬声器原理的透彻理解和钻研程度,终于研究成功不少后世经典的设计方案。比如被喇叭厂视为生命的阻尼胶配方等等。由于材料科学是严谨的实验科学,因为人穷尽一生,也只能至多试验10万余种配方而已,而后人又要踏上前人的道路重新试验,很多时候终老一生也只能达到前人的高度,因此喇叭性能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而Lansing,凭借其天才和一点点运气,将喇叭工艺推到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JBL的音响,以强横的动态,宽广的低频,加上不是通透的高频,使得其音响构成其他厂商难以企及的超宽频响范围。同时JBL对于大场面举重若轻一般的驾驭能力,能够给人以极其震撼的印象。

JBL的经典之作,在于4系列的监听音箱。其42xx的小型近场监听,是低价系统的超值之选。而43系列,则更加高档一些,而且由于声音好听,非常动人,当年风靡日本,在很多mastering工作室都能见到。而44xx系列偏向于远场大型监听,则更是JBL的精华,当年被众多Mastering工作室作为主监听。而说到最后的经典,则不得不提1989年推出的Project K2监听系统,其采用双大口径的低音单元夹玻璃号角的设计,将JBL的声音推向崭新的高度。
但是K2也就是JBL的最高峰了,在K2推出后不久,JBL即宣布将主要力量从专业市场转向民用市场,并且停产大部分监听音箱,此举相当于直接宣布JBL将要离开专业领域。而这之中的理由只有一个??专业人士数量少,而且掏起钱来不如发烧友痛快。而今天JBL“一切向利润看齐”的行为,相对于半个世纪以前Lansing舍生为JBL谋取生路,实在令人感慨万分。JBL厚重的历史,可谓代表了音响的发展史。当我们今天看到网上JBL的种种二手经典名器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崭新的LSR系列的时候,有多少人还记得JBL的传奇?

如今的二手市场上充斥了JBL各阶段的名器,但是我这里提醒大家要谨慎购买。因为JBL的喇叭使用泡沫边或者橡胶边,超过20年就容易朽烂。因此目前市场上很多看起来很好的JBL箱子都是换过边的,声音大打折扣。而且换边的箱子,如果技术高明,即便是高手也很难察觉。综上种种因素,造成目前市面上的二手JBL很多只是摆设,换边之后的JBL风格全无,实在是遗憾。

数字时代的霸主??Genelec(真力)

当模拟时代和JBL的日子日落西山的时候,一股崭新的力量??Genelec横空出世。Genelec来自于芬兰,成立于1978年。Genelec主要生产有源监听,并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越来越多的录音室采用Genelec的监听。Genelec的特色在于中高音上面的号角效应扩散面板,Genelec称之为Directivity Control Wave Guide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方位和相位特性。Genelec的另外一个过人之处在于各种细微的调整,可以适应多种不同的环境。Genelec的经典,乃是号称近场监听标准的1031A。Genelec的成功原因在于时势造英雄,Genelec正好赶上模拟到数字,大型录音棚向小型项目/家用录音棚过渡的时期。非常需要监听的标准化,而有源监听,无论从成本还是标准化的方面考虑,都比大型无源监听具有更大的优势。

近期,Genelec又推出了新一代的80xx系列监听音箱,其夸张的造型,极具特色的声音是否标志着监听进入新的时代呢?让我们拭目以待。Genelec的声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正统监听的声音,非常直白的风格。金属高音使得Genelec的高频明察秋毫,即便是瞬间细微的动态也能够完美捕捉到。而在混音中,以为明察秋毫的裁判是不可缺少的。

监听中的宝马汽车??丹拿声学

说到HIFI领域的丹拿(Dynaudio),那是鼎鼎大名。而监听领域的丹拿声学(Dynaudio Acoustics),则是于Dynaudio一脉相承的。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两者的关系。先说Dynaudio,这位HIFI领域的大腕,通过其信心(Confidence)系列树立了在监听领域的名声。之后丹拿和英国著名监听设计师Andy Munro合作成立了丹拿声学(Dynaudio Acoustics). 两家公司的关系比较独特,关系密切但是独立运作。Dynaudio Acoustics采用的都是丹拿顶级的喇叭单元,包括著名的高频单元和馒头型中低音单元。由于设计师是英国人,所以Dynaudio Acoustics的声音比较偏向于英国声,而非丹拿的德奥系声音。因此从声音走向上来说,Dynaudio Acoustics和Dynaudio完全不同。

Dynaudio Acoustics的监听音箱,比较著名的有BM系列以及最新的AIR系列。其中AIR系列以真数字音箱而著名。其从输入到扬声器端一直保持了数字状态,因此相比纯模拟或者AD/DA转换的方式来说具有更小的失真程度。总体上来说,丹拿音箱的特点在于高频柔和细腻,给人感觉非常通透。中频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低音简洁明快。声音总体音场出色,细节定位能力很难找到对手。丹拿的箱子中,需要值得一提的在于BM5A有源近场监听和M系列主监听。BM5A有源近场监听非常适合Home Studio的使用,价格上也很出色。而集成了丹拿精华的M系列,则是丹拿的最高境界??但是唯一不足的在于Mastering领域的大师使用丹拿M系列的不是很多。

雅俗共赏的B&W

1966年英国工程师John Bower和朋友Roy Wilkins合作开了一家音响店,名字分别取两人的首字母组成,于是一代传奇B&W就登上历史舞台了。1979年,B&W推出了革命性的B&W801音箱,EMI的Abbey Road率先采用了801音箱,从此801名声大噪。时至今日, 801仍然是古典录音室的监听首选。而在1991年,B&W展出了新一代的鹦鹉螺原型。其唯美前卫的造型,轰动了整个音响界。B&W将金属导管超高音和凯夫拉纤维中低音完美结合起来,构成了当今音响的最完美声音。当然价格也是很“完美”的。B&W非常具有创新性,很多今日的High-end技术都是由B&W最先推出的。因此,有不少母带师都认为B&W是最受尊敬的High-end品牌之一。

B&W的产品集中在High-end领域,价格高昂。其代表了新派英国声。所谓新派,乃是相对于传统英国声说的。传统英国声讲究韵味,追求富有感染力的人声、钢琴和弦乐。速度比较慢,声音有一种粘粘的感觉。在80年代以后,随着电子音乐等节奏感刺激感强烈的现代音乐的流行。很显然慢半拍的英国声跟不上这种潮流,于是很多英国声品牌倒闭。而所谓的新派英国声,在保留中频优点的同时,适当融合了美国声和德国声的优点,提高了动态和速度。因此,这也成了B&W受欢迎的重要因素。
B&W的经典在于8xx 系列,但是其10万元的售价??还不包括功放也令不少人却步。但是不管怎么说,拥有一对B&W 801,无论是从身份上和事业上,都是成功的标志。

英国声的活化石??Tannoy(天朗)

Tannoy是英国音响工业的创始者之一,其历史非常悠久,甚至比JBL还要早30年。Tannoy最开始是以高品质PA音箱和录音室监听音箱而出名的。而其主要客户包括英国议院和联合国大厦,这些客户本身就相当于活广告,极大地提升了天朗的名声。50年代,Tannoy开发出其专利的同轴喇叭单元,这些喇叭高低音都从一点发出,不存在相位差,因此具有极佳的定位和声场表现力,因此轰动了整个音响界。

在长达80年的历史中,天朗推出的名器无数。其中值得一提的包括旗舰斯大林,录音室用的800系列,此外还有以Manley为品牌的OEM音箱产品。需要指出的是,Tannoy的低价产品表现并不出色。如果你看到二手的Tannoy高档货,尤其是同轴单元的高价货,价格合适千万不要放过。毕竟,一个延续80年的厂商,本身就能称得上一个传奇了。

来自英国的众多绅士:KEF,ATC和PMC

说到KEF,就不得不提被发烧友常挂在嘴上的BBC LS 3/5A监听音箱。LS 3/5A最开始用作人声监听,后来被发烧友发现韵味十足,因此成为发烧友中的经典,几十年长盛不衰。而在专业领域反倒显得没什么名气了。LS 3/5A传奇的秘密说出来令人更感惊奇,其秘密在于KEF的低音单元品质不佳……说到这里大家都要叫了,品质不行还能这么厉害?正是因为品质不佳,就需要在分频电路上做补偿。而这个补偿被做的复杂无比,导致最终出现了一个无比怪异的结果??虽然高低音都不太理想,但是中频实在是太好听了!早期KEF就靠着LS 3/5A名满天下,而后期也没有什么经典之作了。

说到号称无敌中频的ATC,其著名的SCM系列被众多Mastering Engineer采用。ATC与B&W很有渊源,其老板就是从设计B&W 801中得到设计SCM系列的灵感的。ATC中频非常出众,具有其他音箱难以比拟的真实度和临场感觉。

PMC是老英国的小字辈,90年代才开始窜起。其跟ATC很有渊源,大型的MB-1的中高音简直就是ATC的拷贝版,而声音走向上也非常相似。英国不少录音棚中都可以见到PMC的音箱。

德系监听新锐??Adam(亚当)

新近崛起的监听新锐??Adam,以其带式高音技术闻名于世。带式高音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了,其出色的定位和频宽,显示了新一代霸主的地位。但是受困于变压器和效率等因素,带式高音一直没能发挥出应有的威力??压倒性的优势。而Adam的加速磁场带式技术,号称较好的解决了上述的两大遗憾。目前看来表现不错。Adam的监听音箱集中在高档区域,价格也非一般人能够接受的,此外带式高音为人类听觉带来的冲击是以前没有过的,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

日系的代表,常青树Yamaha

说到日系监听,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NS-10M,纵横将近20年了。但是除此之外,日系监听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来的了。日系产品以数据见长,数据上看起来很完美,但是听起来只能用“浅、薄、噪”来概括了。Yamaha不可谓不努力,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到,无论是美国、德国还是英国声,无不其声风格如同该国人的性格,也就是一种文化底蕴。因此,我们要发展自己的音响品牌和工业,离不开文化的支持。无论中国人怎样搞交响乐,始终是外国的。有自己的文化做支持,才能将中国声传向世界。否则即便是技术超群,也只能向日本一样不登大雅之堂。

文章出处 《midifan月刊》第四期

转载新闻请注明出自 Midifan.com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