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采访整理:已逝 Roland 创始人梯郁太郎讲他所认识的 Apple 和乔布斯

にっこにー 发布于2017-04-11 暂无评论

Roland创始人、前社长、前会长,现ATV株式会社的董事长会长、公益财团法人Kakehashi艺术文化振兴财团名誉顾问梯郁太郎(Ikutaro Kakehashi)先生于2017年4月1日逝世。谨遵家属意向,截至目前,ATV和Roland公司还未发表正式声明,让我们为梯郁太郎先生的冥福祈祷。在去年年底ATV的新产品aFrame的发布会上见到梯郁太郎先生时,他的身体还非常硬朗,原以为会为了乐器界活到100岁……结果却是享年87岁。

如大家所知,梯郁太郎是MIDI规格的创始人、开发者,他也因为对MIDI事业的丰功伟绩而荣获格莱美大奖。笔者曾有幸于2011年对这位MIDI教父进行过采访。彼时恰好是史蒂夫·乔布斯去世后不久,当时是以朝日新闻社AERA的追忆史蒂夫乔布斯特刊中刊载的报道为目的而进行的采访,谈话间还聊了很多音乐发烧友的话题,因此很大一部分访问内容没有用上便束之高阁。这部分从内容上而言可以说信息量珍贵且量大,笔者根据当时的采访笔记,起笔了这篇采访报道。

图为2011年在梯郁太郎家中进行采访时的照片

——前几天,史蒂夫乔布斯过世了。听说您也曾多次拜访过苹果公司。

梯:我是在电视上得知乔布斯过世的消息的。新闻中说他是因为癌症而离世的,我也患有胃癌,所以感觉这事并非与自己无关。但是,他还那么年轻……。他进行过多次手术,数月前的产品发布会上还进行了演说,感觉走的很快,非常遗憾。我曾2次去过苹果总部所在的Cupertino市,最早一次是在1980年吧,参加一个有关MIDI规格的会议,在Sequential Circuits公司与Dave Smith进行了交流,然后去了苹果公司。第二次去大概是在1996、97年吧,为了讨论向QuickTime提供类似GM音源的GS许可。虽然我本身是喜欢苹果产品的,但对于苹果这家公司我可能还留有一丝戒心,因此还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梯郁太郎亲手组装的AppleII交换机上的「URI ][」的标记!

——您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使用苹果产品了吗?

梯:是的,我最早接触的是Apple II,买的是台湾产的替换品套装。里面包含了印刷的电子线路板和使用说明书,我就把它们组装起来,由于和Apple II一模一样,就为它起了「URI ][」(译者注:u ri futatsu,日语“瓜二つ”的谐音,意味”一模一样“)的名字(笑)。当别的公司还在使用Intel系列的芯片时,苹果公司已经用上了MOS Technology的6502 CPU了,可以说从一开始就不走寻常路。从个人角度而言,我是喜欢苹果产品、喜欢这个公司的,但是如果接近他、与他合作的话,感觉会被他们吃掉。当然了,苹果是一家计算机公司,不是乐器公司,但总是怕他会突然进军乐器领域。而实际上,从苹果收购了德国的Emagic这点来说,我想我的想法是正确的。

据说梯郁太郎从很久以前就开始自己制作计算机并使用

——感觉苹果和Roland是属于完全不同行业的两家公司,现在看来苹果这家公司有些可怕呢。

梯:如果用似曾相识的方式与苹果公司竞争的话,绝对会被他们吃掉。苹果这种特立独行的发展方式真的是乔布斯式的方式吧。对外界来说,苹果和Roland确实是处于不同行业的公司。但他们的引擎是相同的,都是计算机。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个计算机的世界就会被甩在后方。当时我自己也组装过汇编程序,进行过编程。

早期Roland出品,搭载了CPU的音序器MC-8

——听说这款音序器是您亲手汇编的。

梯:乐器中最早使用CPU的是1977年发售的MC-8。当时刚推出System700没多久,几乎和AppleII上市的时期相同吧。从这方面来说,我当时还是对苹果公司抱有一丝竞争对手的心态的。MC-8里搭载了Intel的8085 CPU。之后推出的MC-4和JUPITER-8等产品中就换上了Zilog的Z80,当时之所以选择8085,是因为其中搭载了串口。说起最初的契机,是因为了解到有一位名叫Ralph Dark的加拿大音乐家,在台式电子计算器的箱体中使用了逻辑集成电路来制作音序器。我听说之后就主动向Dark先生打招呼,“这里应该用CPU来,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2017.4.3 15:00更正 19:00再次更正
采访笔记中写的是8085,其实MC-8中使用的是8080.但是,后续又提到了串口,这又与8085比较温和,姑且以原稿为
准。

梯郁太郎亲手用8085的手工汇编程序组编的MC-8程序

——是找到了能够作为MC-8台机的设备吧!

梯:于是我就和Dark先生一起开始制作软件。那个时候还没有OS这个叫法,我们称其为监视器,便开始了制作。编程的容量大约是1K Byte或2K Byte,现在看来容量是非常非常小的。即便如此,要编出一个2K Byte的系统还是相当费劲的。还有就是包括CPU在内的材料费也很高昂。当时公司员工大概有30名左右,参与编程的不仅仅只有我一个人,我和负责编程的工程师一起进行开发,程序员无法指挥全局,我也不得不自己进行学习,竭尽全力地跟着程序员的节奏。当时纯碎是手工装配的,之后,为了进行编译还特地去买了计算机……。不怕你笑话,在当时的环境下,还会被说“明明是开发计算机功能的,为什么还另外需要计算机呢?”

 
之后,被广泛使用的MC-4就是搭载了Z80的计算机

——您虽然身为社长,但也一直在做着工程师的工作呢。

梯:我在第一线参与开发的,也只是到JUPITER-8为止。当然了,之后的开发我也有在现场进行监督。制作过的大多数乐器和设备都是计算机。当时采用了模拟演算机,将逻辑演算通过运算放大机进行配对,对如何减少运算放大机的数量进行过思考……从这块出发,来到CPU时代,一切开始变得更加合理化了。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计算机并制造而成的乐器是MT-32。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盛行计算机+音乐的设备的。之后推出的ミュージ郎、ビデオくん等产品,都与计算机有着极其深厚的关系。再后来,苹果公司方面就有来联系我,我参加了1992年苹果公司在箱根主办的论坛,会上可以说云集了各方神圣。以此为契机,我就和苹果公司的很多人有了接触,最终促成了2年后向QuickTime提供GS许可。

直到搭载有Z80的计算机JUPITER-8诞生,梯郁太郎一直亲历着开发过程

——虽然您一直对苹果公司持有戒心,但对方还是向您主动来接触您了。

梯:没错。苹果方面希望能在软件中播放GM/GS,于是找到了我。音源本身保持不动也没什么问题,但必须要在Mac系统中运作起来,为此进行的调整花费了不少时间。这之后,苹果也不断希望我考虑接下来要开展的项目,我们彼此都有着相当多的遥远的计划,但把这些变为现实又着实非常困难。相关的负责人也不断进行着变化,因此并没有保持很长久的关系。

 
2016年10月的aFrame记者招待会上,梯郁太郎进行了30分钟以上的演讲

——原来和苹果公司有着这样的过去啊。不禁让我们充满幻想,如果在那之后推出了与苹果公司共同进行开发的全新电子乐器,会是怎样一番光景呢。

梯:突破常规的电子乐器确实非常有趣。但是厂家一旦推出了产品,就有把这个产品持续做下去的义务。考虑到这一点,要制作没有根源(roots?)的乐器就非常不便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创造有根源的乐器是我的宗旨。

作为MIDI规格创始人梯郁太郎,与一同参与标准制定的Dave Smith一起荣获了技术格兰美大奖

——有根源(Roots)的乐器是指什么呢?

梯:合成器归根结底只是一种技术。利用这种技术,对有根源、也就是以往就存在的乐器进行重新设计,这种乐器会变成怎样,我们在进行类似于这样的探索吧。比如说,把钢琴或者风琴这类键盘乐器通过合成器进行再现,或者也可以试试吉他等乐器。对于像手风琴这种形状特殊的乐器,继续保留它的形状,把音源换成合成器进行再现,意义也很大。另一方面,比如小提琴这种乐器,只能对弦的声音进行拾音并加上滤波器。这样,现在再用合成器对它进行重新制作的意义就不大了。在判断过程中重要的是,不能让乐器变得日常化。

梯郁太郎在2015年ATV公司成立发表会上进行演讲

——乐器的日常化……具体是指什么呢?

梯:无论哪种乐器,都不存在业余爱好者专用的乐器。这也无关乐器价高价低。不能经受住专业人士使用的乐器,不配称之为乐器。与之形成相对的是iPad中的GarageBand这款APP。如果将其作为合成器的话则另当别论,这种谁都能立马上手演奏的产品,我认为失去了它作为乐器的乐趣。乐器的话,还是要通过不断练习提升演奏水平。在我的概念中,这才是原本的乐器。


6年前笔者对梯郁太郎先生进行了以上采访。之后,他离开了自己创立、培育起来的Roland公司,设立了全新的ATV公司,在最前线指挥团队,尽心尽力创造出了aD5、aFrame等拥有源头的全新乐器。笔者还期待着老爷子能继续创造出更多的产品,实在是非常遗憾。衷心感谢梯郁太郎先生为我们带来了这么多充满魅力的产品。再次为梯郁太郎先生的在天之灵祈祷。

笔者与梯先生的合影(照片提供:icon.jp

文章出处 http://www.dtmstation.com/archives/51993989.html

转载新闻请注明出自 Midifan.com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