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个使用参考轨的小提示
作者:Ian Vargo
编译:MusikM
想要重新创造一个已经发行并且成功的商业作品,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我发现,想要努力实现这个目标,有一个基本的技巧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使用参考轨来制作音乐、混音和母带。下面有几个在音乐制作过程中,使用参考轨时比较好的做法。问问艺术家
我自己有一套完整的而且还在不断更新的参考轨列表,我自己不管是在制作音乐,还是混音和母带的过程中,都会使用到这些参考轨。但是其实使用这些参考轨,是为了来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目的,他们想要的最终效果。而且要让艺术家给出几个他心目中的几个示例,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他们的意图。
我觉得,让他们给出参考的资料是非常有必要的,还有问一问他们比较喜欢的音乐作品或者类型。因为在跟艺术家合作的时候,沟通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这让你更快更顺利的完成工作,而且还会在这个过程中听到很多新的音乐呢。
细节和整体
使用参考轨时,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感觉来听它们。在听整体的时候,我会忽略一些小的细节,更多地去听声场这些更大更广的东西,比如整体的混音是不是比较亮而且比较清晰的?可能制作的个别部分是由不同的方式完成的,比如人声和鼓在一些情况下,就会比其它部分声音大很多。是因为在母带的时候加了很多压缩和限制嘛?还是制作者故意想让他们听起来更清楚更细致呢?还有很多的小元素小细节在做混响和延迟的时候,被埋在了里面太小声了不容易被听到,还是它们已经完全被盖住了呢?我会先去听这些重要的细节,然后跟我正在做的内容进行一些比较。在换了一种模式认真听细节的时候,我会更加严厉仔细地去听那些最细节的小东西。比如说我不仅仅会注意听底鼓和其它乐器的音量比例,还会去听底鼓的处理方式。这个底鼓有多大的房间混响?它听起来有加了一层采样么?在分析每个编曲的元素时,我都会用这个方法反复的去听。
我看到有一种说法一直在被大家洗脑,它的意思是如果你录制或制作的时候就做好了,之后就不应该再去处理它了。我已经反对这个想法很久了,然而现在不仅仅这种非建设的意见被很多人使用,而且这个想法还成为了混音师和制作人被首先聘用的一个必备想法了。
如果我的参考轨中的声音是非常柔滑的,但是我正在做的东西里很缺这个感觉,那我会马上加 10 或 12k 的 Pultec 风格的 EQ 上去。如果我的参考轨里有一个很猛很暗的吉他,我会试着去找它是怎么实现这个失真音色的,这个效果可以通过踏板,吉他放大器甚至过载的前置放大器来实现。然后我就去在我有的东西里去找一些可以做出它这种音色的东西。我会仔细去听每一个声部,听听看它们是不是被压缩过还是饱和,或者是已经做过混响还是延迟了等等。
我当然是不会跟客户说,我可以让它听起来像那样,但是如果你录的时候够好的话,就不用我来改了。我会用我所有的工具和知识,来实现艺术家希望达到的成果。在对自己的工作里需要作出创造性东西的时候,我会仔细使用参考资料里的每一个元素。
看看相关文献
认真听参考轨是一个好的做法,但是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通常比你的耳朵听到的更有参考意义。比如当 The Black Keys 的『Brothers』出来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是一张非常具有声音方面影响力的艺术作品。当然他的音乐是非常棒的,但是它同时是一张比较特别的音乐专辑。它整体有着非常狂野但是又非常适度的饱和度,富有表现力的拍击声延迟,还有每种乐器和声音的空间和音色,我一听就知道独立艺术家会非常喜欢这种『旧中带新』的声音。
而且最好的是,这个作品的混音工程师 Tchad Blake 在专辑发布后不久,就做了一个非常有远见的采访(采访我找不着了。。对不起。。。)。这个采访非常的有见解,Tchad 谈到了他的工作过程,混音的哲学,甚至说到了他在这张专辑的混音里使用的特定的插件。如果我只是把这张专辑作为参考的话,那我可能不会去自己尝试那么多了,而是直接用现有的信息来做就好了。
现在在很多网站上可以找到大量的这类的信息,而且专业的杂志,学术文章和书籍也是了解专业人士怎么实现他们所做声音的宝贵途径,其实这也就是我们最初使用参考轨的初衷啦。
随时随地用耳朵听
当我用听细节和听整体两种方法去比较我的作品和商业版本时,我要在尽可能多的收听环境/配置里切换去试听。这里包括了但不限于这几种:- 主监听(带低音音箱)
- 主监听(不带低音音箱)
- 只用低音音箱(听听在这一个区域有什么)
- 把音量调高,走出我的房间,在我家不同的地方到处听听音乐的声音
- 不同的耳机
- iMac 扬声器
- AirPlay 到我家的立体声系统
- 车里
- 手机里
- 工作室里的两套大型高质量监听
其实还有更多方法去试听,但是如果我的作品像前面说的,保持了商业水准的话,其实是非常好的。我非常喜欢用手机来听然后学到一些商业版本的平衡度,这可能是我唯一愿意用手机听歌的时候了哈哈。
不要沉迷(好像跟我之前说的直接打脸了)
其实现实是,我们有时候接的活,压根不是商业级别的,也不是那个级别来编写制作录制的。虽然使用参考轨让自己作品的定位保持一定的水准,这个做法很好,但是如果你把作品的水准提升到他们压根无法达到的水平,你也会感到沮丧或者说会适得其反。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你的问题和过错。
举个栗子,在很久之前我合作过一个乐队,目的就是让他们的作品(特别是鼓)听起来像一个特定的(大家都知道的)艺术家。主要的问题是,鼓手水平不是很好。。。而且录制是在一个不太大的房间里,录鼓的时候也只有很少数量的麦克风。
其它的部分问题,我可以通过处理采样来解决问题,但是鼓的部分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来代替。我好心地告诉他们,我可能做不到他们参考轨里面一毛一样的鼓的量和清晰度,因为他们自己前期低预算的处理方法的原因,而不是因为他们鼓手太差的问题。另外我不太喜欢让所有作品听起来千篇一律,我想要有一点儿感觉熟悉但是又有点儿新意的音乐,有时候会想说让每一部分跟参考的相匹配,而不是为歌曲或者艺术家服务。如果是艺术家拼命想要某一种声音,那就是最好的了,但是我一直会记得要跟着自己感觉走,而不是呆板地参考某一种确切的声音。
使用工具
有一些能让你惊讶到蹦起来的插件可以帮助你的作品很简单的达到发布的质量。iZotope,FabFilter 和很多其他的软件厂商的软件都可以帮你用软件直接达到商业发布水准。我最喜欢的是这三个插件:EXPOSE,LEVELS 和 REFERENCE。
EXPOSE 和 LEVELS 都是很棒的计量/信息工具,直接可以看到我的混音母带和现代标准的比较。
EXPOSE 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PMhRW9rT9E
LEVELS 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twbV59S_U0
REFERENCE 可以让你加载读取音轨和 A/B,Level Match 还收集了大量有关你的作品在参考文献里比较有价值的信息。我最喜欢的功能是可以 solo 低,中,高频,还可以分析我的作品跟我喜欢的参考轨之间的不同之处。
REFERENCE 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aAMmv-aIlg
当然,你的耳朵才是你使用参考轨时最大最有用的工具,但是也不要错过了现在有的很多的新技术也可以来帮助你做的更好哦。可下载 Midifan for iOS 应用在手机或平板上阅读(直接在App Store里搜索Midifan即可找到,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直接下载),在 iPad 或 iPhone 上下载并阅读。
文章出处 https://magazine.midifan.com/detail.php?month=2018-09#36
转载新闻请注明出自 Midif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