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个我最爱的混响技巧
- 作者:Danny Echevarria
- 编译:TinG
- 原文:https://theproaudiofiles.com/mixing-with-reverb/
人们很容易就会爱上混响。它有着一种魔力,可以使粗糙不堪的声音变得圆润,也可通过极其音乐性的方式将各种声音融合到一起,并很好地传达给听众。混响能把你简陋的卧室制作设备升级为殿堂级的感觉或者顶级录音棚的感觉,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爱混响呢?
但事实证明,混响其实也很容易能毁掉一个混音。“好东西吃多了也会恶心”这个道理是对的,而且对于混响也依然成立。除此之外,各种混响插件上令人眼花缭乱的选项也会让人感到迷惑,尤其是对于外行而言。
我最近写了几篇关于经典板式和弹簧混响的文章。
而本文我会针对混音中的所有混响类型,讲解我最喜爱(也是最简便)的使用方法。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1、依据歌曲调节混响时间
毁掉混音的方法有好几种,而过长的混响则是其中之一。但别误会,较长的混响时间也可以很棒,而且特定类型的混音也确实会需要这种;但设置过长的混响会使得混音的清晰度有所下降,听起来会十分业余。
但好消息是,想要设置正确的混响长度并不是什么难事。基本的思路就是让混响保持在一定的空间内,不要覆盖到下一个音符或乐句的开始。混响的尾巴太长的话,会影响到混音的清晰度,也会使歌曲中原来所有的“呼吸点”消失不见。
比较常见的例子就是主唱人声需要较大的氛围混响(小提示:板式、混响室或大厅混响都可能很适合)。你可以调整混响长度,使之在不同乐句之间突出表现,但下一声开始的时候就得让它消失掉。
这个原理对鼓的混响也同样适用。军鼓的混响就应该在下一声军鼓出现之前消失掉。而更真实的房间混响甚至需要更短的混响。
下面这张表就是很好的设置参考。它把和BPM有关的速度与毫秒为单位的速度进行了换算。但别迷信下面的数字,你可以把它们当作一个合理的起点,从而继续调整找到合适的感觉。
2、使用几种不同的混响类型
几乎所有宿主都会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混响,而且允许你按照自己的需求同时加载尽可能多的插件。各种类型的混响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如房间、大厅、混响室、板式等)。我们使用混响的原因有很多,但每种混响都应该有最合理的使用情景。
想要模仿真实空间中的那种大量近场麦克风叠加的空间感?那房间混响或许就是最好的选择。想要让管弦编排更有声势浩大的感觉?那就试试大厅混响吧(或者板式混响也可以,具体取决于录制的方式)!
有时在单一乐器或整个分组上,使用多个不同类型的混响也是不常见的。我在最近的一个混音里,给一组叠起来的小提琴使用了房间混响,来模拟现场的弦乐合奏效果。然后我还加了板式混响,用于做出经典的氛围感。以上用了两种类型的混响,它们各自负责不同的任务,一个是追求真实感,一个是打磨表现力。
3、视情况选用插入和发送混响
如果你在音乐行业混过足够久,就应该在各种论坛上看到过一些类似的帖子。其中经常会有不知天高地厚的新人乱插嘴,说什么发送和辅助总线的混响没有必要云云。他们只会在需要的轨道上插入混响进行使用,不仅对于这种做法自我感觉良好,还总觉得那些网上坚持说要使用辅助总线来应用混响的人是在夸大其词。
通常,这种原帖会有很多人觉得意外中发现了宝藏,而其他人都太蠢了,不配拥有这个宝藏。但通常也会有各种板块大佬跳出来指点一番为什么要用发送混响,他们反而会觉得Po主才是蠢到无可救药。我觉得吧,在这种交流氛围中,几乎很难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建设性的东西。
当然在现实中,用插入还是用发送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两种混响都有各自合理的使用范围。使用发送混响可能是比较传统手法,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让多个不同的轨道使用统一的混响效果,毕竟所有轨道使用一个混响,比每个轨道都加载同样的混响是更有效率的。发送混响还比较适合于只需要纯混响声的情景,例如要对混响进行单独的效果处理(之后详讲),或者单独对混响声做自动化处理而不影响干声(反之亦然)。
对于插入式混响的使用,通常都是考虑便捷性。插入式混响的问题、流程更简单,也不用费太多脑子去纠结里面的原理。对于这几种情况:只给乐器做混响时、不做和主混响差异化的混响效果时、不做复杂的自动化时,我都会直接使用更为简单的插入式混响。更重要的是,插入式混响有时候效果真的很好。比如,对于有很多混响的曲子,我这么用是为了让某一个轨道变得更加突出,给它单独做特别明显的混响,和其它部分区分开来。
最简单的方式往往问题最少,可以在大部分时间满足你的需求。而在某些情况中,特定的需求可能会要求我们使用发送式混响。至于其它情况,乱用发送混响可能只会为工作流带来不必要的多余步骤,并不会带来任何价值。因为觉得不了解、太过于复杂就避免使用,永远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想当然”地滥用不必要的方法也同样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4、滤波器的使用
混响中的中低频和低频实际上并不能为听众带来很好的体验。因为这些频段的混响会使混音变得浑浊不堪,影响到整体的清晰度。
因此,最好在混响总线上尝试使用高通滤波器。混响的100Hz以下对于混音毫无意义,但一般也不会切到500-600Hz以上,因为再往上的频率就很容易让听众听出来了,移除低频只是为了帮助打开剩余的混音罢了。此外,滤掉混响的低频有助于让效果更加柔和,也能让加了混响的元素听起来更像是背景中的元素。
当然,如果你使用的是插入式混响,滤波做多了很有可能会损失原来的干声。所以在用第三方均衡器或滤波器之前,一定要先检查下混响有没有内置的滤波选项。内置的滤波不会影响干声,只会对混响进行处理。哪怕是发送式混响,在插件内部有个滤波器也要比后续加载第三方滤波来得更好。
我最爱的Valhalla Vintage混响,最右边的滤波部分非常好使
你可以实验在混响前后各放一个滤波器。前面的滤波滤得是信号本身,后面的滤波滤得是混响。两个滤波所带来的差别可能很小也可能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具体取决于特定的情况。
5、对混响使用压缩和饱和
如果你发现混响用多了就糊了,混响用少了感觉又不对,这种难以平衡的问题,那么用压缩和饱和大概率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俩工具都能以合理的听感去增加混响的表现力,并加强混响的尾音;也能用来很好地平衡干湿信号,在保留音尾表现的情况下让声音依然保持清晰。
Kush Goldplate是我最爱的另一款插件,内置压缩和两种饱和,右边还有滤波选项
你可以尝试在插入式混响之后加入压缩或饱和(或两个都加),这种做法对插入式和发送式都成立。压缩主要是用来增强混响尾音的,饱和是用来增强表现力的,用了这俩效果器都要适当地把混响长度调小一点。压缩器的增益衰减可以设置到让混响产生呼吸感,使混响的尾巴更为突出。
使用插入式混响时,这种效果链很好实现。在我知道只有一个乐器需要使用混响的时候,我就会更偏向于使用插入式混响。
使用发送式混响时,会带来一些额外的可能性。其中一例就是我上面提到过的混响总线。还有一种更复杂、效果更好的用法,是混合干湿声再进行统一的压缩和饱和处理,就像总线一样。还有个例子是在一组人声上使用发送混响,然后将混响与整组人声一同发送到人声总线上。
在这个人声总线上,你可以再用压缩来让所有声音粘合在一起,制造动态上的统一。可以进一步用饱和来增强整个人声总线的临场感。压缩同时也会让混响声更能融得进背景,并在乐句之间使得混响尾音更加突出。处理完了混响如果多了,就调小一点,如果少了,就再调大一点。你可能最终会发现做完效果之后需要更短的发送混响,否则就会变得过于突出。
在总线上可以尝试使用磁带模拟来做饱和和压缩效果,但别调太多!
总结
这些技巧虽然不能覆盖所有的混响手法,但都是我最喜欢的。
当文章迎来结尾,我发现里面又有好多东西没讲到,之后可能还要再写一篇来做补充!
可下载 Midifan for iOS 应用在手机或平板上阅读(直接在App Store里搜索Midifan即可找到,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直接下载),在 iPad 或 iPhone 上下载并阅读。
文章出处 https://magazine.midifan.com/detail.php?month=2022-03#13
转载新闻请注明出自 Midif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