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I 的历史第六章:MIDI 伊始 1981-1983年
- 出处:https://www.midi.org/midi-articles/midi-history-chapter-6-midi-begins-1981-1983
- 作者:THE MIDI ASSOCIATION
- 编译:梅古丽爱
① Sequential Circuits通用合成器接口协议
感谢那些使这些文章成为可能的人
在进入MIDI诞生的这段历史之前,我们想要对那些使这段MIDI历史成为可能的关键人物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这些人直接参与了MIDI的早期开发过程。其中一些人的贡献并未为公众所知,这也是我们如此细致地编纂这部MIDI史的原因之一。
在为编写这些文章而进行的长达两年的研究中,我们对MIDI的认知逐渐清晰起来——MIDI的一切都关乎于连接。不仅仅将产品连接起来,更重要的是将许许多多的人联系在一起。正所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MIDI的发展历程就是这句俗语的绝佳例证。MIDI的研发不是单单几个人或几家公司的功劳,而是一群背景不同,动机各异的个体为了公众的利益而聚集在一起所实现的伟大成就。
正因如此,我们在此再次向为本文提供一手资料和采访的几位关键人物致以谢意:
约翰·鲍恩(John Bowen):
Sequential Circuits、Korg公司研发部音响设计主管,现为Solaris合成器厂商John Bowen Synth Design的总裁。
约翰先生为我们提供了对于Moog和Sequential两家公司之间进行互联的看法,以及关乎MIDI早期发展的许多采访素材。
Hideki Izuchi:
Roland工程师,1979年生人,逝于2019。
Izuchi先生撰写了一份关于MIDI诞生的报告,并在2018年于东京上野公园的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展出。名为《MIDI的系统性技术调查》长达72页的详细报告为本文提供了许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向日本方面确认了许多MIDI发展相关的细节。
杰夫·罗纳(Jeff Rona):
作曲家,MIDI制造商协会(MMA,现称MIDI协会)创始人兼首任主席。
杰夫为MIDI协会提供了MIDI协会初建阶段的通信资料。作为MIDI制造商协会的首任主席,他与克里斯·梅耶(Chris Meyer)一同引领着MIDI度过了其最动荡的发展初期。克里斯·梅耶,曾任职于Sequential Circuits和Roland公司,MMA技术标准委员会首任主席。
布莱恩·文斯克(Brian Vincek):
惠普公司副总裁,IMA( 国际MIDI协会International MIDI Association)联合创始人。
布莱恩为我们提供了国际MIDI协会的所有早期文件的访问许可。布莱恩和约翰在MIDI发展的最初期合作极为密切——IMA负责向参与MMA的公司,以及个人分发最初的MIDI规范。他对MIDI最初期发展的贡献重大,其为本文所提供的文件资料也极为珍贵。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意识到MIDI并非是那种一夜成名的故事。传闻中1983年的NAMM展上,Roland和Sequential两家公司将各自的产品Prophet 600和Jupiter 6通过MIDI相互连通,MIDI也就此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成功标准。这样的故事简单化了MIDI的发展历程,也与现实相去甚远——1983年1月至1985年五月,MIDI制造商协会历经两年多才正式成立,逐渐发展为一个非盈利性质的行业协会。
还有许多人和组织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其中包括NAMM(全美音乐商业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usic Merchants)和AMEI(音乐电子行业协会Association of Musical Electronics Industry),在此一并对所有帮助我们的人致以谢意。感谢这些帮助,让我们坚信本文是目前记述MIDI创建发展最权威的正史。
②由左至右为Dave Smith, Bob Moog, Ikutaro Kakehachi, Tom Oberheim
NAMM国际音乐音响展
芝加哥,伊利诺伊州
1981年6月27-30日
Roland公司总裁梯郁太郎于1981年6月在芝加哥NAMM展上与汤姆·奥伯海姆相识,并提出了制定国际标准以实现合成器之间相互连通的想法。梯郁太郎了解到奥伯海姆已有一套自己的“奥伯海姆系统”——一种将Oberheim DSX音序器、Oberheim DMX鼓机以及OB-8或OB-Xa合成器相互连通的专有系统。 汤姆建议他也去联系一下Sequential Circuits的戴夫·史密斯。
Sequential与Oberheim
洛杉矶
1981年夏末
戴夫·史密斯在1981年夏末首次来到Oberheim的办公室,向我和汤姆展示他的AES(音频工程学会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论文,讨论Oberheim公司是否对此有兴趣。
尽管我们有并行接口的解决方案,但显然我们对于更加实惠且通用的东西非常感兴趣。
我和戴夫在10月中旬的东京日本乐器展(Gakki fair)期间与日本厂商举行了第二场会议。
那也是在AES展之前,彼时USI(通用合成器接口Universal Synthesizer Interface)提案还没有发布,所以我们的会议是保密的。
在那次会议上,我们就传输速度(我们几个人认为19.2千波特太慢)、数据信息格式、连接器的选择(1/4英寸、DIN还是XLR)以及接地回路的解决方案等进行了积极讨论。
——马库斯·莱尔
日本乐器展会
日本,东京
1981年10月15日
戴夫·史密斯的通用合成器接口(USI)提案在日本乐器展会引发了讨论。
戴夫·史密斯、汤姆·奥伯海姆和马库斯·莱尔与Roland、Yamaha、Korg和Kawai等公司共同举行了相关会议,讨论USI提案并分享了各自的想法与建议。
日方打算每月举行一场会议,以高效响应并改进戴夫·史密斯的USI设计原型。
第二次合成器接口会议
日本,东京
1981年10月24日
Korg的Mieda先生代表日企对1981年日本乐器展会上与Sequential和Oberheim两家公司进行的会议作出回复,并确认了在会议中得出的如下结论:
- 19.2kbps的传输速度太慢
- 1/4英寸插孔会有接地回路问题
- 其中没有启动和停止音序、同步或是时钟的概念
讨论结果发给了Sequential的戴夫·史密斯,一并转发给了汤姆·奥伯海姆和马库斯·莱尔。
音频工程学会
洛杉矶
1981年10月30日
③戴夫·史密斯和切特·伍兹(Chet Woods)有关通用合成器接口(USI)的音频工程学会提案
通用合成器接口是一种旨在通过确立行业通用接口标准使合成器、音序器和家用计算机能够互联的规范。该规范现处于建设初期,欢迎评论、批评及提出可选方案。该接口规范还未经测试,且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一般来说,该接口用于指定的两台设备间的一对一数据交换,例如合成器和音序器。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实现在一条线路上多台设备的互连。
- 作者:戴夫·史密斯、切特·伍兹
- 单位: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市,Sequential Circuits公司
- 第70届音频工程学会大会:1981年10月,论文编号: 1845
- 出版日期:1981年10月1日
- 主题:电子音乐和乐器
——戴夫·史密斯、切特·伍兹
戴夫·史密斯和切特·伍兹提出了一个以19.2千波特速率运行的通用合成器接口规范,其使用常规的1/4英寸插孔,但关于其数据速率、数据格式以及连接器选择等方面仍有讨论空间。
第三次合成器接口会议
日本,东京
1981年12月24日
日企基于USI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变更。
- 改用5针DIN线缆或XLR线缆(防脱线缆更适用于舞台演出)
- 增加具有接地功能的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以防止噪音产生(由Yamaha的Katsuhiko Hirano设计)
下图所示的雅马哈提案由当时任职于日本乐器制造有限公司LM设计部门的Katsuhiko Hirano提交。同部门的Tetsuo Nishimoto负责方案起草。其主要思路是使用隔离器来防止接地,使用光电耦合器作为电路。
Roland提出了对硬件设计的细致修改意见,并替换为Roland用于Din Sync中的5针DIN连接器(尽管当时5针DIN连接器在美国并不常见)。
罗兰大阪技术中心总经理Tadao Kikumoto提出了与速度、启停、顺逆信息相关的建议,并引入了诸如运行状态、状态字节和数据字节的概念。
这些改进意见对MIDI规范的不断发展来说极为重要。
一些日本公司基于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替代规范。
可以说USI基本上只是指定了音符开/关的代码,而新提案则定义了更多复杂的操作。它提供了一种不一样的数据结构——使用7位编码来表示状态字节和数据字节。这种定义方式大大简化了协议,消除了区分数据类别所需的所有检查操作。一个字节有8位,其中一位被定义为“标志”位,由此数据也被限制在了7位内。对于大多数合成数据来说7位已经足够,有更多位数需要的话,也可以以多个4位二进制数轻松地实现数据信息的增量发送。
——Prophet 600入门手册,斯坦利·琼吉布(Stanley JungLeib)
MIDI得名
乐器数字接口
随着方案的完善,新标准的名称制定也提上了日程。通用合成器接口这个名字有着引发反垄断问题的风险。日本人建议使用UMI(通用音频接口Universal Music Interface)这个名称,有“你与我”之意(You-Me)。戴夫·史密斯则提出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这个名称——MIDI,即乐器数字接口(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
冬季NAMM展
加利福尼亚州,阿纳海姆市
1982年2月5日-7日
在1982年1月的NAMM展上,召开了一场聚集众多合成器厂商的会议(Sequential、Roland、Oberheim、CBS/Rhodes、Yamaha、E-mu、Korg、Music Technology、Kawai、Octave Plateau、Passport Designs、Syntauri等)。但各公司无法就任何事项达成一致,会议进展也因此不顺,主要是美国和欧洲的厂商无法达成一致。一些公司认为相比于造价,高数据传输率与连接性更为重要;另一些则甚至不认为这种接口有任何意义。直至会议结束各家也未达成共识。
但在会议后,Roland的梯郁太郎先生派Sakai先生去与戴夫·史密斯交流,鼓励他不要放弃这项事业。
戴夫在下面这个拍摄于1997年的视频中阐述了这一切。
在吸纳了音频工程学会给出的意见后,戴夫·史密斯向他能找到的所有厂商和行业顾问发去了一份调查问卷,用以征求他们的建议和任何特殊需求。这件行为获得了强烈反响。一些人说串行的方式行不通,必须采用并行接口。还有一些人认为预拟的串行速度对于家用电脑来说太快了。在此过程中还收到了许多其他的问题与要求。
1982年1月,安纳海姆,所有受访者都受邀参加一场与NAMM展同期举行的会议。SCI、Roland、Oberheim、CBS/Rhodes、Yamaha、E-mu、Unicord(Korg)、Music Technology、Kawai、Octave Plateau、Passport Designs和Syntauri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剩下的厂商们则对此抱持观望态度。
——Prophet 600入门手册,斯坦利·琼吉布
Sequential与日本厂商之间的传真通信资料
1982年7月23日
此时的Sequential正在计划制造拥有更多复音数的合成器。最初的USI规范只有8个通道,当时的一个通道等同于一个单音,因此最初的MIDI规范最大只能承载8音符的复音。
戴夫并不愿与日本厂商透露过多现有的研究成果,不过仍提出了部分改进规范的建议。
1982年7月23日,Roland(日企联络方)向Sequential Circuits发出传真,并确认了规范中的如下内容:
- 区分单音和复音
- 将通道数增至16个
⑦日企方面对上述两条规范修改意见表示赞成,MIDI也终于准备好正式投入使用了。
杰夫·罗纳开始在Roland做MIDI相关工作
1982年夏
当时我在好莱坞的一家当地音乐商店碰巧遇到了几个Roland公司的人并闲聊了一会儿。他们对我正在用合成器和台式电脑做着的东西感到非常兴奋。几天后,我发现自己竟然坐在了Roland美国总裁汤姆·贝克曼(Tom Beckman)的办公室里,向他说明我的工作内容和背景。当他问我是否想要一份工作,是否可以为音乐软件编写代码时;我说了谎,说可以。那天,我成为了Roland的程序员和乐器设计师。
——杰夫·罗纳,《MIDI——台前幕后》
布莱恩·文斯与Sequential接洽
1982年夏
来自惠普的工程师布莱恩·文斯开始与约翰·鲍恩及Sequential公司就MIDI标准进行讨论,并开始构思建立国际MIDI协会,该组织旨在向企业和公众推广MIDI概念。
罗伯特·穆格在《键盘》杂志上正式公开了MIDI
1982年11月
在1982年11月的《键盘》杂志(Keyboard magazine)封面专访中,罗伯特·穆格正式公开了戴夫·史密斯和切特·伍兹致力研究的成果——MIDI。
——A Brief History of MIDI In, Out, and Through Time
https://www.perfectcircuit.com/signal/history-of-midi
Prophet 600入门手册
1982年12月
布莱恩·文斯向MIDI协会提供了许多文件。其中最有趣的便是1982年12月编撰的Prophet 600入门手册。这本手册对MIDI历史进行了介绍,但这一段却在正式发行的产品手册中被删除了。
为了便于阅读,我们在此将部分文本和全文PDF展现如下。
MIDI历史
作者:斯坦利·琼吉布
乐器数字接口,简称MIDI,是一种使厂商能够设计基本功能相兼容的设备的规范。该规范对于设备所有者来说极为有利,他们的设备能够由此免遭淘汰。随着兼容MIDI标准的设备逐步推出,消费者将能够自由选择来自各个厂商的键盘、音序器和鼓机,并能够实现这些设备的系统性协同工作,由此实现系统性的完整乐曲创作。
乐器的兼容性问题并不新鲜。可以说,只要是任意两件键盘摆在一起,就会有人渴望甚至尝试将它们互连。在许久之前,人们便为管风琴和羽管键琴开发出了键盘连接器。在电风琴技术的鼎盛时期,人们会通过安装粗重的电缆,将键盘并联布线来实现其连接。由于模块化设备的特性,初期的合成器更易于实现互联。然而,不同厂商之间的模块可能会出现控制电压、触发器、门控信号、输出电平或极性上的不兼容问题。这些最初的设计差异在众多不同的合成器、键盘和效果器上沿用了下来,并最终催生了一个完全致力于改装和互联的行业。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为合成器设备的互联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但现实如此——即使是基于微型计算机的合成器设备也在互不兼容的独立路线上进行着开发。
与许多应运而生的“标准”一样,MIDI的出现也源自一类群体的努力,就是那些担心不兼容问题会阻碍其利用现有技术构建复杂系统的人们(S-100微型计算机总线的现世也是如此)。最重要的是,家用计算机的出现迫使音乐厂商们共同解决兼容性的问题。对于音乐人来说,接入计算机终端的键盘为其提供了进行多轨创作以及显示、打印乐谱的可能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标准计算机键盘接口的实用性和需求量显而易见。只有拥有这样某种标准规范,这些音乐工具才有开发的可能性。
下文解释了MIDI标准是如何成为行业共识并发展起来的。MIDI规范既不拥有也不声称对设备设计有任何权利。相反,它仅仅是一个基于一些简单接口电路和一种非专有“语言”的非正式协议。这种语言可以在乐器之间传递有意义的信息。是否在其产品中采用或支持MIDI功能,仍然完全取决于各个厂商。
在吸纳了音频工程学会给出的意见后,戴夫·史密斯向他能找到的所有厂商和行业顾问发去了一份调查问卷,用以征求他们的建议和任何特殊需求。这件行为获得了强烈反响。一些人说串行的方式行不通,必须采用并行接口。还有一些人认为预拟的串行速度对于家用电脑来说太快了。在此过程中还收到了许多其他的问题与要求。
1982年1月,安纳海姆,所有受访者都受邀参加一场与NAMM展同期举行的会议。SCI、Roland、Oberheim、CBS/Rhodes、Yamaha、E-mu、Unicord(Korg)、Music Technology、Kawai、Octave Plateau、Passport Designs和Syntauri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剩下的厂商们则对此抱持观望态度......(后见附件PDF文件 — — MIDI 的历史第六章:MIDI 伊始 1981-1983 年 The-Complete-SCI-MIDI-First-Edition-Shorte.pdf)
冬季NAMM展
加利福尼亚州,安纳海姆市
1983年1月21-23日
上图展示了首次在Prophet-600和Jupiter6间演示MIDI互连的场景,背对相机、身着红色Sequential Circuits夹克的便是约翰·鲍恩。
戴夫·史密斯说,他们怀揣着紧张的心情,期盼着MIDI演示运转正常,万幸它成功了。 当时他还迟到了,很晚才抵达Roland的展台。安保人员不让他进入展会,因为他没有NAMM通行证。
那时的MIDI还未成长为全世界通用的标准,当时的MIDI既没有可分发的正式规范,也没有建立官方组织。 但是,MIDI即将在接下来的40年里撼动这个世界。
下一章中我们将了解到1983至1985年间MIDI最初最动荡的那几年,以及1985年夏季NAMM展上MIDI制造商协会成立的故事。
可下载 Midifan for iOS 应用在手机或平板上阅读(直接在App Store里搜索Midifan即可找到,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直接下载),在 iPad 或 iPhone 上下载并阅读。
文章出处 https://magazine.midifan.com/detail.php?month=2023-12#92
转载新闻请注明出自 Midifan.com